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CMS)

玛利亚·蒙台梭利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台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台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4年—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1907年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1908年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依据史坦丁的说法:出版意大利版《教育人类学》)

1909年出版重要著作《蒙台梭利教学法》意文版(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首次师资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

1911年意大利与瑞士的公立学校经政府当局认可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巴黎成立蒙台梭利示范学校,英国也成立学校与蒙台梭利协会。美国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设立,为安妮·乔治所创办。辞去医师工作与大学教职而全力投入其教学方法的扩展。

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著作《蒙台梭利手册》出版。

1917年两册《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出版。访问荷兰,荷兰蒙台梭利协会成立。最后一次访问美国。

1922年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维也纳成立儿童之家。

1923年获英国达拉莫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

1925年获意大利政府支持,蒙台梭利教育于意大利复生。

1926年前往南美洲阿根廷演讲。阿姆斯特丹成立蒙台梭利中学。 在瑞士日内瓦的国家联盟演讲《教育与和平》。

1929年发表《宗教教育》专文。罗马成立师资训练学院。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第一届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于丹麦举行,会议主题为《新教育》。

1933年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党统治意大利,下令关闭所有蒙台梭利学校。致使蒙氏离开意大利,转而定居西班牙。国际训练课程也于巴塞罗那开课。

1936年西班牙内战,蒙氏转往荷兰。《童年的秘密》出版。模范学校与训练中心于荷兰的拉兰成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部由柏林迁至阿姆斯特丹。

1939年在印度开设训练课程。《大地的儿童》《青春期及青春期之后教育的改革》《大学的功能》等出版。与甘地、泰戈尔会见。

1944年以《生命的前三年》为题演讲。于锡兰举办训练班。

1946年出版《新世界的教育》一书。

1947年应意大利政府之请回罗马重组蒙台梭利协会。返回印度策划蒙台梭利大学,但因政治混乱而中止。伦敦蒙台梭利中心成立。

1948年《吸收性心智》《了解你的小孩》《发现儿童》等著作出版。

1949年首次在巴基斯坦开课任教讲授。于巴黎获颁荣誉社团会员奖章。

1949年—1951年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50年到北欧的挪威、瑞典演讲,获阿姆斯特丹大学颁赠荣誉哲学博士。被委任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

1951年第九次也是蒙氏最后一次亲自主持的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市开设训练课程。

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